杭州南京入选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6日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和长春等十大城市入选。调查内容涉及城市文明程度、赚钱机会、房价、人情味等12项指标。其中,杭州市因多年表现优异,获“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12月27日新华网)

“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公布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有的网友还举出了一些轰动一时的事例,比如“杭州70码”、“南京彭宇案”等等,对榜单上的部分城市提出质疑。而我看到这则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抑止地想起南京近期频频发生的农民工猝死事件。

12月18日《扬子晚报》报道,17日,一名外来民工疑因气候骤降疑“冻死”在南京某高架桥下(后警方称其死于疾病)。该桥下,每天晚上都有大量外来民工睡在这里,有的民工已经在这里睡了几年。据一男子说,2号桥墩下还有一个绰号“大傻”民工,已经病了20多天,如果再不及时救治,也只能等死了!随后,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又播出了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从12月14日开始,短短10天之内,南京先后有4名民工猝死。专家认为,“过度压力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都有可能是猝死的原因。

忍不住想:此次的“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不知道有人找南京那些露宿高架桥下农民工调查过吗?那些因“过度压力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而猝死的农民工们,他们在城市里又曾感受过多少“幸福”?毕竟,“纵做鬼、也幸福”只存在于某些大诗人的笔下!

当然,我并不想拿“个别事例”来否定一个城市,更没有针对南京或其他哪个地方的意思;但无论如何,一个对弱势群体缺乏保护的城市、一个频频发生农民工猝死事件的城市居然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从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都这样,那没被评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城市又是如何?!

实际上,在名目繁多的各类评选或其他活动中,弱势群体有多少能享受跟别人同等的话语权呢?更何况还是没有户口、露宿街头的外来农民工!这样评选出来的结果,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只能付诸一笑。只有让弱势群体和别人一样广泛参与的评选,其结果才更公允;只有让弱势群体和别人一样都过上好日子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否则,即便获得了“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光荣称号又能如何?这个桂冠只能更强烈地反衬出民工猝死的惨痛!

' />
相关评论:将最具幸福感城市当成“目标”
??????????? 高房价下,“最幸福”打了折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6日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和长春等十大城市入选。(12月26日 新华网)

“幸福原来这么容易”,网友纷纷在此则新闻后跟帖表达异见。众所周知,幸福指数是老百姓幸福感“无须调查统计的”体现,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的“指数”。可“蜗居”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笔者与很多网民一样哭笑不得:所在的城市“幸福像花儿一样”自己却浑然不知,欣喜过后才意识到,在“被幸福”面前任何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报道称,“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调查内容涉及城市的交通状况、文明程度、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等12项指标。按照常理,若是入选“最幸福感城市”,那该城市应是每项指标都合格甚至很优秀,至少不能备受公众质疑。但以杭州、南京为例,就在前不久因“欺实马”、“爱心斑马线”和“张明宝事件”等系列交通肇事案,这两个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天堂向左,杭州向右”,安全堪忧,何言幸福?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入选“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理论上对外地人而言可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过,事实恰与料想背道而驰,“最幸福” 城市里的人偏偏向北京、广州、上海等没入选“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投去了歆羡的目光。难道“最具幸福感城市”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吗?不应该是这样吧。

' />

“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26日揭晓,杭州、成都、南京等10城市入选。调查内容涉及城市文明程度、赚钱机会、房价、人情味等12项指标。(12月27日《楚天都市报》)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居住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大都市的市民百姓未必感到幸福,而居住于广茅田间乡村的农民们,也未必不会感到幸福。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别人代替不了,而别人的幸福另一个人也代替不了。从这个角度而言,评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理论上不可能不出现争议。

争论和争议在所难免,但可以肯定的是,个别城市发生的极个别问题并不会遮蔽整个城市的幸福感。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也一定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城市建设者们只要认认真真将公众幸福感,当成一种建设城市的目标,并努力奉行之、践行之,就是一种进步。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其实也是给众多城市提供了一个“查遗补缺”的机会。有些城市经济发达,但“软环境”上却差强人意,治安状况恶化、人情味冷淡无比;有些城市虽然环境优越、旅游名胜多,但物价、房价却让普通收入者不堪重负等等,这都会消磨掉公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是否幸福的感知,也应引起城市公众关注和重视。

有关方面组织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活动,笔者以为颇带有劝导和向导意义。这项评选活动的最大意义,并不是什么“排定名次”、“争先创优”,而是引导社会公众努力去建设一个令人人感到幸福的城市。这份责任不仅应由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担当,更需要每一个城市公众以此为动力和“目标”。

' />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6日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和长春等十大城市入选。今年是该项评选的第三届。杭州市不单成功“卫冕”,还因连续多年在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

说实话,作为一个“新杭州人”,我对该项评奖一直漠然视之。因为我始终觉得“幸福”是种很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就像那个西方传来的《渔民与富翁》的故事里说的:渔民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问他为何不去捕鱼,渔民反问富翁赚了钱有什么用,富翁回答说,那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民说,我不就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吗?

有人质疑这故事中渔民的“幸福”,但只要渔民自己认可自己的生活,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剥夺他的幸福感,因为“幸福感”是靠自个内心去“感”的。同理,只要杭州人自己认可身边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环境,自认为“最幸福”,其实也没什么值得争执的。像我个人,如果有机会让我选择上海与杭州两地之一谋生,我一定选择杭州,因为杭州有西湖。

只是,既然列出了“幸福指数”的各项客观性指标,让杭州这连续几年获得“最幸福”称号的城市“心中有愧”的是,12项指标中“房价”这一项着实让这“最幸福”打了折。

好在这项指标位列第8项,在评选的实际操作中它占多大比重也不得而知。毋庸置疑的是,假如“房价”指标位列第1项,那么杭州是与“最幸福”沾不上边的。

杭州房价,今年上半年就名列全国第三。而房价的涨幅更是惊人,11月份环比增速超过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不夸张地说,杭州房价涨得比钱江潮还快,前几年的高价地,有些如今已喊出开盘单价3万元以上。于是有人惊呼,不知不觉之中,杭州楼市的“3万元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而杭州的薪酬水平又实在不高。虽然据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杭州和天津等二线城市的薪酬水平与一级城市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差距显然还是存在的。要说杭州与上海有些同等岗位的薪酬相差一倍,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从物质基础出发去衡量,那么,形而上的“幸福感”自然得大打折扣了。

难怪很多杭州网友感叹自己是“被幸福”了。对中国人而言,有钱即置地买房,“居者有其屋”始终是第一位的。要让“蜗居”的寒士贫族认可这“最幸福城市”,总要“给个理由先”。

好在杭州市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了住房保障的紧迫性。本月初开始,杭州市开始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经济租赁房、危旧房和人才专项房等“六房并举”的举措,还打破户籍限制,非杭籍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也可购经济适用房,以切实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这无疑让人看到了希望,要是真的能够扼制住不断攀高的房价,使低收入家庭不再望房叹息,使外来专业人才不再止步杭州城门外,那么,杭州作为一个“最幸福城市”将更当之无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