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7-26 10:48:4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光明论坛】踔厉奋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取得了新的历史性突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包括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在内的“中国智造”产品2023年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秩序井然的智能工厂、热闹繁忙的出口口岸,无不彰显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新兴技术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新动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的坚实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是确保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023年,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再次荣登全球超算500强榜首,将为工业设计、能源开发、药物研发、金融分析等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独有偶,我国企业在5G基站技术、核心网技术以及毫米波技术上的突破和领先,为中国在全球通信技术领域赢得了话语权,推动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也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通过不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国得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事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例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有助于减少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助推绿色低碳经济长远发展。党和国家通过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建设充电设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等措施,积极引导新能源的广泛利用。这不仅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此外,我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导地位,也彰显了我们在绿色能源技术上的巨大潜力。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一方面,东部较发达地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成功带动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例如,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乘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2023年出口电动载人汽车6.3万辆,同比增长585.6%。这一显著增长不仅有效带动了当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显著缩小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力,精准匹配供给与需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为全面改善民生福祉提供强大动力。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过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董志勇,系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