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由于理论素养的缺失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对“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的理解还不那么透彻,在初期只有参照俄国革命的模式而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同时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严密监控下也没有独立走自己的路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而不知道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挫折几乎不可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出现一再的波折也在情理之中。
(二)僵化保守——反馈失灵
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是传播的终极目的,而“反馈使信源有可能使自己的传播方式更有效地适应信宿。”德弗勒也指出,传播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关键看传者对“反馈”重视的程度如何。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必须遵循传播的内在规律,积极主动地接受在传播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各种信息,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决策方式和传播内容,这样马克思主义传播才能顺利进行,中国革命也才能少走弯路、错路。但恰恰相反的是,在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我们的传播模式是僵化保守的。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大革命时期照搬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地位、作用、策略的相关论述,无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提出教条式的“二次革命论”,自动地放弃对革命的领些单位导权;土地革命时期则又顽固坚持城市中心论,把苏联经验当作不可变更的唯一道路,在条件完全不具备的情况下频频上街、频频暴动,屡受挫折而不知变更,“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破坏了党与群众的关系,也使党自身的力量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导致不必要的牺牲。”在领导模式上,采取绝对的中央集权主义,教条地对待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传播方式上,采取绝对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只有苏联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中国的、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动不动就路线问题,行不行就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 2009-12-2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09-12-29古田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2009-12-25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2009-12-25冯俊: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
- 2009-12-24李君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中共和苏共有过两次争论
|